今年來股市大漲大跌輪動快,獲利數字也大起大落,相對於許多小資族無所適從,算利教官與小資YP卻老神在在,究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?
掌握 2 關鍵,無懼股市大震盪
打開投資對帳單,相信多數人的獲利數字都不好看,因為通膨、升息、疫情反覆、俄烏戰事等連串利空,讓全球股市今年來多數時間大跌,投資人更須經常面對前幾天大漲、接下來卻連續大跌如此反覆震盪的情況。
投資報酬率難看,市場氣氛低迷,部分專家又開始大談崩盤不遠,即使投資人參考歷史軌跡了解崩盤、修正和熊市之後股市會反彈或回升,但卻無法彌補這次股市會下跌多久與幅度多大的擔心與驚慌。
然而,股市持續下修且高波動的情況已經發生多次,投資人手中資產的投資報酬率變為負數的情況也不只一次。與其擔心受怕,不如聽從專家們的提醒,從每次股市大修正中修鍊投資實力。在專家們的眾多建議裡,其中有兩個至為重要,是投資人能安度波動淬鍊的關鍵。
關鍵 1:不要驚慌,冷靜回歸投資目標來評估
恐慌性拋售通常是投資人在股票暴跌、且投資組合價值急劇減少時的本能反應。此時,投資人應該要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,例如找身邊一向最理性的朋友或財務顧問聊一聊,或者利用投資工具(App),讓自己能回歸到原本投資目標來評估。
靠指數化投資累積千萬資產、暢銷投資理財書作者陳逸朴(小資YP)提到 2020 年疫情造成股市重挫,4 年來所賺的錢不僅沒了、甚至倒賠的震撼教育時指出,當下他的情緒反應是「我投資了這麼久,我到底在忙什麼?」
但他立刻冷靜回頭想:「投資後股市下跌、遇到虧損本就是預期中的情況」,提醒自己不應該為這件事有反應或採取行動。陳逸朴轉念後,決定做一個長期投資人該做的事情,就是好好的工作,不看這些市場現象。但這樣的三溫暖體驗,讓他明白唯有經歷市場考驗,才能知道資產配置是不是符合個人的風險承受度,以及投資策略是不是可堅持下去。幸運地,他做到了,至今投資組合的年化報酬率仍有 2 位數。
關鍵 2:不要退出市場,股市長期看漲 不賣就不會虧
市場走勢是周期性的,上漲與下跌皆屬正常,但以長時間來看,下跌是暫時的。陳逸朴即表示,在市場下跌中會虧損是因為投資人做了「賣出」這件事,若不賣就不會虧。
陳逸朴強調,一個以買進持有來長期投資的人,要有「下跌一定會來,但長遠的將來並不會下跌」的信仰,況且保留現金無法對抗通膨,若賣出後又不知道何時該買入,都需承受股市上漲的高機會成本。
既然在股市大修正時不該賣出,那麼是否該逢低加碼?接下來的操作篇會有進一步的說明。
股市大震盪下,投資人最常問的 3 個問題
Q1:我應該賣掉所有的持股,等市場穩定後再買回來嗎?
A:理論容易但實踐卻難。投資人需要在 2 個決策上把握時機—先賣出,然後再買回。賣時,可能賣得太早而讓錢呆放著。重返市場,卻可能因股市底部反彈過程中大量負面訊息而遲疑,導致錯失一大波段市場的上漲。
Q2:市場崩盤時債券會上漲嗎?
A:投資等級債券會漲,但非投資等級債不會。其中,公債受益於市場崩盤期間的避險需求成為投資人擁抱的標的,更詳細的說明可參考本期「基金瞭望」(P.096)。
Q3:如果明年需要用錢,但現在想趁低買進,可以嗎?
A:不應該。若投資人的目標是長期投資,投資股票市場的效果最好;若投資期間較短,不但可能面臨較大波動,需要賣掉換現金時若遇到市場低迷,會被迫在錯誤的時間賣出。
錢雜誌APP上線啦!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:https://emagazine.page.link/AtYg
更多精彩內容,請鎖定2022年4月號《Money錢》
( 圖:shutterstock,僅示意 /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,並非投資建議,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)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8%82%E5%A0%B4%E9%9C%87%E7%9B%AA-%E8%A9%B2%E5%85%88%E8%B3%A3%E6%8C%81%
離婚證人